首 页 | 组织结构 | 课程中心 | 视频报道 | 新闻中心 | 合作伙伴 | 用户中心 |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首届创新型旅游文化国际论坛”圆满闭幕 07月27日
赴英国教育交流考察通知 09月05日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与加拿大艾伯特省中小学校长代表团交流会在京成功举行 07月25日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秘书处一行赴韩国访问 06月01日
加拿大麦科文大学商学院一行访问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07月25日
姚望秘书长会见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厄温先生 08月18日
2008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12月23日
2007亚洲教育论坛暨欧亚教育合作会议新闻通稿 09月27日

课程中心

视频报道
亚洲教育论坛2013年会闭幕式 02月24日
亚洲教育论坛2013年会开幕式 02月24日
亚洲教育论坛2012年会 02月24日
亚洲教育论坛2006年会 09月05日
亚洲教育论坛2005年会 09月05日
亚洲教育论坛2004年会 09月05日
亚洲教育论坛2003年会 09月05日
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为嘉宾颁发会展行业名誉顾问聘用证书 09月01日

 
成都禁补令成空文 民办校暑期淘金超3亿
文章出处: CCTV《经济半小时》  发布时间: 2009/8/30  


在成都记者发现这里布满各种暑期培训班,记者走访了几家民办培训学校,发现很多教室都坐满了补习的学生,还有专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对不少孩子来说,他们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还得不断穿梭在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强化班之间,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月”?

  今年的暑假就剩最后几天了,对不少孩子来说,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而对另外一部分孩子来说,这个暑假可能却是另一幅摸样,他们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还得不断地穿梭在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强化班之间,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月”。我们今天就到四川成都去看看。

  原本快乐的暑假变成“学习月”

  在成都市天府广场旁边的一个写字楼里,记者发现这里布满了各种暑期培训班。艺体班、文化补习班、甚至还有小记者夏令营,培训形式多种多样。这种情形在成都很常见。然而人气最旺的还是各种暑期补习班。记者走访了几家民办培训学校,发现很多教室都坐满了补习的学生。而这里的老师也都是来自成都市升学率最高的几所中学。这位老师就来自成都七中。家长会上,殷切的家长们为了能和名师面对面地交流,他们把这位老师团团围住。

  老师:“他是优秀生,但是优而不尖。”

  家长:“让他学习就好像吃力的很,一点都不想学习。”

  记者随后联系了成都最有名的望子成龙学校,正好赶上他们一个分校区的家长会。望子成龙学校的蒋杨斌校长告诉记者,因为培训周期不一样,每个校区会经常召开家长会,每次家长会都会很热烈。在教务处办公室,记者看到正好有一位家长在给孩子交学费。

  “一门650。”

  记者:“一门650,学了多长时间?”

  “16次,然后每次40,就是640,然后加30块钱资料费然后就是670。”

  记者在望子成龙学校见到了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在各个不同大小的教室上课。每个教室只坐有限的几个人,还有专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

  蒋杨斌:“这几个教室是五个人上,这边基本上就是一个,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

  在望子成龙学校最多的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为了强化训练,一些学校的尖子生都到这里上精英班。蒋杨斌校长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将来高考状元的苗子。

  记者:“你学的什么呢?”

  学生:“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数学。”

  记者了解到因为全天都有课,所以很多学生就在学校吃午餐。

  学生:“今天是要提前半个小时上课。”

  记者又来到望子成龙学校在万达广场附近的一个校区,这里的最后一次家长会刚刚结束。记者发现很多学生和家长带着大包小包正准备回家。令人吃惊的是,他们都是从很远的外地赶到成都来补习的,这位学生从近800公里外的攀枝花到成都来补习已经半个多月了。

  记者:“半个月了,你住哪?”

  学生:“就住这。”

  因为望子成龙学校所在的写字楼上就有酒店,所以他们半个月来吃住都在学校,甚至都没有出去过。

  记者:“有没有出去玩?”

  学生:“出去玩?没有。”

  假期中的孩子整整半个月都没有走出这栋写字楼,这样的暑假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我想答案不用大家多猜。随着暑假培训市场的火爆,各种老师的岗位也开始紧缺起来,再来看看成都市最有名的课外补习机构--望子成龙学校的一次招聘会。

  在成都市有名的望子成龙学校,记者看到,这里正在招聘专职和兼职老师、管理咨询老师、班主任以及其他管理服务人员,一共29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来应聘的人数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在望子成龙学校的楼道和教室外的门厅里挤满了应聘的人,而里面的大教室也早就坐满了更多的人。

  学生:“应聘的是招生助理。”

  记者:“招生助理,你呢,应聘的什么?”

  学生:“我应聘咨询管理老师。”

  学生:“英语老师。”

  记者:“英语老师,专职的。”

  学生:“对。”

  记者:“是哪个大学的?”

  学生:“四川大学。”

  记者:“北方民族大学,是哪里的?”

  学生:“是在银川。”

  蒋杨斌:“刘西欣、徐亚南、谢喜明、刘丽,有请到这个教室。”

  蒋杨斌校长告诉记者,师资力量是学校的根本,每一个老师他都必须自己亲自面试。除了口试、笔试,后面还有演讲。

  蒋杨斌:“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做一套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我们拿一套全国的,选一套高考题,高考题做完了还不行,还要做中考题。”

  应聘的程序很多很严格,可谓是精挑细选。记者发现,甚至有博士也来望子成龙学校应聘老师。

  蒋杨斌:“西南交大的博士,学什么专业?”

  应聘者:“物理,我做的是材料物理。”

  蒋杨斌校长告诉记者,虽然学校的报酬并不高,但来望子成龙应聘的博士前后有十几位。

  应聘者:“暂时在这地方兼职,因为博士毕业以后,工作现在还没有定,还不好说。”

  记者了解到,望子成龙学校之前的招聘会每次都会有几百人来应聘。今天登记应聘的人数有198人,但是蒋校长透露,这次只有十几个人基本能达到要求,后面还要继续开招聘会才能补足这29个岗位。

  蒋杨斌:“如果我们选一百个大学生,可能至少得需要有一万个人来,才能选得到。”

  蒋校长告诉记者,他们急于招聘老师是因为参加培训补习的学生人数增加太快,学校的规模因此也是一再扩大。他们在成都就有近10个校区,在校本部这里共有30间教室。

  蒋杨斌:“我们是5楼、6楼、9楼,13楼都有教室。”

  蒋杨斌告诉记者,在成都市有300多个大大小小的文化补习机构。粗略估计成都民办学校的文化补习可以创造至少10万个就业岗位,而在寒暑假期间,还会创造6万多个兼职的机会。目前,这个行业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记者在西安南路就发现了刚刚成立的一所学校,名叫树实培训学校。他们刚开的第一个校区规模就非常大。他们租下了整层楼进行装修,一共有17间教室,可以坐550多名学生。

  记者:“现在总体投入了多少呢?”

  成都树实培训学校校长周净:“投入现在是一百万左右。”

  与望子成龙学校的火爆相比,记者发现,这么多的教室基本都是空着的,只有个别教室有学生在上课。实际上,从5月份学校成立到现在两个多月时间,他们整个暑假的招生并不理想。

  周净:“亏本的嘛,实际上是亏的,亏损。”

  这个学校一共有四个股东,他们中间有的以前就是学校老师。

  周净:“他也是股东。”

  记者:“你占多少股份?”

  股东蓝剑男:“占一点点。”

  校长周净一再强调自己办学不是以赚钱为目的,但是不赚钱学校就难以生存下去,更谈不上扩大规模。至于学校的命运会怎么样,他们还是很有信心。

  周净:“什么时候赚钱,估计在两年以后嘛。”

  根据相关统计,估计成都市今年暑假将有10万人参加补习班,如果按每人参加两个班,每个班16天的学习周期。那么在成都市,一个暑假至少有320万人次参加中小学文化补习班。按照每个班收费600元的标准,那么保守的估计,创造的产值至少在1.2亿元以上。如果算上其它如艺术、体育、夏令营等培训方式,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成人培训,光成都一个城市暑假培训的产值估计将超过3亿元。

  家长、学生和老师成为推动培训市场火爆的角色

  仅仅暑假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成都市的培训市场就有三个亿进账。如此惊人的数字,吸引了各种资源,不管是行业老大还是新加入的机构,都看准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然而,培训机构毕竟只是搭建起了一个舞台,真正推动着这个市场越来越火爆的则是家长、学生和老师。他们三者又是怎么看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呢?

  在望子成龙学校,记者见到了一个叫刘蓓妮的女孩,她今年刚刚小学毕业考上初中。她正在望子成龙学校学习英语和数学。

  刘蓓妮:“然后反正整个假期都没有怎么出去玩,因为下学期开始我们要上初中了,然后妈妈就说要上那个衔接班,不然上初中以后可能会有点吃力。”

  在刘蓓妮家里,她告诉记者,自己早上9点半到11点半学习体操,下午1点钟到下午3点学习英语,然后再从3点40到下午5点40补习数学。一天里基本没有空闲。

  刘蓓妮:“有时候觉得还是很不想去的,比如说同学约我们出去玩,就是因为功课的原因就不能出去,有时候心里还是很不舒服,感觉到很委屈,可是,如果说不去的话,还是有时候虽然口头上说不去,但是心里面还是很想去,因为不想在初中落下太多的功课。”

  刘蓓妮的父母告诉我们,现在虽然说要给孩子减负,但是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如果整个假期都放任孩子玩耍,实在是担心孩子会落后下来。

  刘蓓妮母亲:“也是无聊,要不然就上网看电视,也学不着东西,要不然时间也浪费了。”

  马上要出门去上艺术体操课了,刘蓓妮显得很不情愿去。她母亲告诉记者因为她昨晚有点感冒了,最后拗不过吃了点药,刘蓓妮还是出了门去上课。在体校里面,和她一起训练的大大小小的孩子有十多个,在其它的场馆门口也有很多家长正在守候着孩子们训练。体校的老师告诉记者,暑假里面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成都市少儿业余体校竞赛训练科科长刘斌:“就是从早上到下午,她的全能训练时间基本上是5至6小时。”

  同样是在望子成龙学校,记者见到了很多跟刘蓓妮一样的学生,其中学习更加紧张的则是高中的学生,因为他们即将面临高考,暑假里更不可能休息。

  学生:“那个高考要考嘛,课肯定要上的。”

  记者随后问了几个家长,他们都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心疼,但是考虑到孩子的未来,补习功课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是假期也决不能放松。

  家长:“孩子补习,在这里补习,一直在补习。”

  记者:“孩子会不会太累了?”

  家长:“没法,学习。”

  家长:“但作为家长来说肯定是,毕竟说是还是要为娃娃着想,为下一代着想。”

  家长们都殷切地希望孩子在补习班能够接受特别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这个五人精英班教高三数学的老师叫马家林,他一直是公办学校的数学老师,他一人带了两个班共十个学生。因为要上满全天,所以中午就和学生一起在学校吃盒饭。他告诉记者,上补习班比在公办学校上课要求更高,因为班上每个人都要特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这在公办学校几十个人上大课就根本做不到。

  马家林:“我教一百个人,我一百个人点一百份菜,我老师不可能这样进行教学了,但这里就完全做得到,我能做得到,因为我凭我几十年的教育经验,知道他什么地方需要提高,什么地方是他的问题症结。”

  下课后,记者跟着马家林老师来到他家,他疲惫地坐在沙发上休息。他告诉记者,虽然教育局明令禁止老师假期到补习班上课,但是他认为,老师利用假期到正规的培训机构上课并不违法,更是合情合理。

  马家林:“很多学生为学不动感到痛苦,所以家长有愿望,学生他本人也有这个愿望,所以到我们这里补课,来参加补习的学生都很自觉,也很努力。”

  马家林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孩子要升学,社会上有这个强烈的需求,而民办培训学校恰好能解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但是有些固有的观点就因此认为老师在暑期从学生身上赚了很多钱,他对此并不认同。

  马家林:“我认为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可能增加一点收入,像成都来说,现在目前我晓得,他们的绩效工资根本就没有兑现,有的老师也就只有两千来块钱一个月,一千多块,中青年的教师工资也比较低。”

  假期培训和补习的幕后指挥到底是谁?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给中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各地教育局甚至下发各种红头文件,不许老师到补习班去兼职补课。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假期培训和补习,反而在围追堵截中变得更加火爆。无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在升学的压力下,疲于奔命。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不禁想问,这幕后的指挥到底是谁?

  望子成龙学校的校长蒋杨斌告诉记者,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办学理想,他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们最担心社会上把民办培训学校当成只为赚学生钱的草台班子。为此他特意把学校的办学许可证拿了出来。他告诉记者,其每一项的收费标准都是通过当地物价局审定的,学校自己不能随便制定收费标准,更不能乱收费。

  蒋杨斌:“这是新换的,05年重新换了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记者:“教育局发的。”

  蒋杨斌:“对,教育局发的。”

  在成都的另一个民办学校名师堂,董事长李元渠告诉记者,四川省在2008年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的实施办法,其中规定了诸如用地、税收、信贷、水电煤气等等优惠措施,但最终都没有落实。同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反而下红头文件禁止公办老师寒暑假期间到民办学校补习班兼职。使民办学校的师资力量受到极大的限制,他们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李元渠:“它又不让学校老师出来兼职,然后我们自己的专职老师,又不给我们政策,又不给我们的老师解决职称评定,跟民办和公办学校的老师,他的一些福利,经济评定不给那方面的政策,所以不愿意到我们这边来做专职,没办法。”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认为,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禁止老师假期到社会上的补习班上课,主观上为了学生减负并没有错,但是限制了教师假期的人身自由,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胡光伟:“行政命令嘛,那是行政命令,就是说你说他爱找什么法律依据,好像还没有,没有哪个法,教育法这些都还没有规定,就是行政命令这是我们惯用的。”

  胡光伟告诉记者,民办培训学校是在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许可下成立的,社会上下一贯把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责任归咎到民办补习机构头上,这是一种误解。补习班火爆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体制和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困难所带来的压力。

  胡光伟:“有需求就有供给,还有说,如果说的话,需求越大,供给就越多,这经济学基本的定理,这正因为是有了这么一种需求,而且这些需求还是比较刚性的。”

  胡光伟认为,真正要给学生减负就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从根本上消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需求。但是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认为,即使没有了应试教育,民间培训这种教育形式仍然是必需的社会办学力量。应该消除对它的文化歧视和行政的排斥,依法放开,积极对其进行规范引导,实现《民办教育促进法》丰富我国教育优质资源的精神。

  纪大海:“我们这个社会培训活动不能永远处于一种羞羞答答的,而且不好意思的,而且不能光明正大的,尽管那些非常正规的培训学校,好像也低人一等似的,二等公民似的,我想这个形象继续下去应该改变。”

  纪大海进一步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引导民办培训学校加强对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教育,而不是一味迎合学生和家长升学考试的需求,仅仅开展文化课程补习。培训内容应该更多地转移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其他方面,从而促进应试教育模式的转变。民办培训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强联系,结束互不相通的局面。因为这个行业已经发展壮大起来,目前迫切的任务是对其加强规范引导。

  纪大海:“能不能通过政府协调一下,因为这个培训机构很复杂,有的是在民政局登记的,有的是在工商局登记的,有的是教育部门登记的,不管在哪登记的,在政府部门的统筹之下,让这个培训机构完全进入社会,光明正大的,合理合法的,而且是登堂入室的进行开展自己的培训活动。”

  半小时观察: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给学生减负,推广素质教育,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这个话题却似乎永远没有终止的时候,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求学校老师留的作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校门之外的各种补习班、强化班越来越多。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在一个又一个寒暑假上演。

  在这场持久战中,简单地责怪老师、家长、学生、培训机构并没有多少道理。家长学生迫于升学压力不得不花费金钱和精力,承受着额外的负担,而他们这种需求创造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导致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老师趋之若鹜。如何改变这种怪状?谁都知道必须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而如何改变应试教育?这就与教育资源的分配息息相关。如果优质资源仍然集中在少数几家重点学校?如果从孩子进普通学校的校门那一刻,就几乎铁定了升学无望?那任何一种力量都阻止不了培训补习的怪圈继续旋转下去。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韩国的做法,补习市场在韩国同样火热,有的韩国家庭将月收入的20%-30%都用于孩子的课外补习,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减少补习班经济的畸形发展,韩国政府计划改革只看高考成绩的大学招生制度,通过综合评估选拔新生,同时大幅改善公共教育。

  看来,改革不合理的招生制度,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无论对哪个国家都是共同的选择。难怪温家宝总理说,教育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  (记者 李锦 摄像张小明)

本文版权由作者和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网共同所有,不得转载。
 [返回] 
 
用户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行业动态
培训业每年30%高速扩容 遭遇人才短缺难题 08月26日
专访达内韩少云:金融风暴对教育培训业的影响 08月30日
服务外包企业培训员工补500元/人 08月30日
成都禁补令成空文 民办校暑期淘金超3亿 08月30日
培训行业结盟,谁执牛耳? 08月26日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遍地黄金”难掩乱象丛生 08月26日
教育培训业五大最具投资价值细分领域 08月26日
美院毕业生进军美术培训业 08月26日

合作伙伴
中国教育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
澳门基金会
香港教育局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
锡华教育
巨人教育集团
北京光彩教育基金会

 


版权所有 © 北京市海淀区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 京ICP备13005195号-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话:(010)68909380 传真:(0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