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组织结构 | 课程中心 | 视频报道 | 新闻中心 | 合作伙伴 | 用户中心 |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首届创新型旅游文化国际论坛”圆满闭幕 07月27日
赴英国教育交流考察通知 09月05日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与加拿大艾伯特省中小学校长代表团交流会在京成功举行 07月25日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秘书处一行赴韩国访问 06月01日
加拿大麦科文大学商学院一行访问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07月25日
姚望秘书长会见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厄温先生 08月18日
2008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12月23日
2007亚洲教育论坛暨欧亚教育合作会议新闻通稿 09月27日

课程中心

视频报道
亚洲教育论坛2013年会闭幕式 02月24日
亚洲教育论坛2013年会开幕式 02月24日
亚洲教育论坛2012年会 02月24日
亚洲教育论坛2006年会 09月05日
亚洲教育论坛2005年会 09月05日
亚洲教育论坛2004年会 09月05日
亚洲教育论坛2003年会 09月05日
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为嘉宾颁发会展行业名誉顾问聘用证书 09月01日

 
培训行业"拿来主义"是否适用?
文章出处: 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 2009/8/26  

  当各地纷纷曝光教授学术抄袭事件时,培训行业也刮起一阵“维权”旋风。近日,益策(中国)学习管理机构将国内风头正劲的“管理大师”余世维告上法庭。这是国内培训业首例起诉商业机密窃取的案件,也对培训行业盛行的“拿来主义”提出了质疑。

  事件回放网站被克隆索赔千万

  余世维,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曾担任过日本航空公司台区副总经理,为统一、安泰保险、德国莱茵、3M、飞利浦、柯达、朗讯、西门子、百联集团、中国电信、移动、联通、摩托罗拉、蒙牛乳业、宝钢集团、中央电视台等多家著名企业和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知名高校做过培训和咨询,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实战型管理教育专家之一。

  这次被告上法庭的是其所创建的网络传播平台“中华培训资源网”。原告方益策表示,2008年10月,公司员工发现旗下的“商战名家网”拥有的11000多个专家专栏、6000多个专家课程视频、2000多个课件以及3万多篇专家文章,都被转移到“中华培训资源网”。该网站利用余世维在业界的广泛知名度,出品了大量出版物,扩大了影响力。此外,还通过各种手段使其网络排名飞速上升,对于益策的市场前景构成严重威胁。

  “最重要的是,该网站后台的软件全部属于抄袭益策旗下的‘商战名家’网站。在利用‘商战名家’自身设定的路径,进入对方的网站管理后台后,软件的源代码、数据库中专家的编码与‘商战名家’也完全一样。”益策(中国)学习管理机构总裁李发海表示,“益策据此确认该网站属于盗窃‘商战名家网’所有软件平台以及所有数据库资料。”多次沟通无果后,李发海先生认为,由于“中华资源网”隶属培训大师余世维旗下的北京名仕硕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此作为行业的标杆人物,余世维先生应该为这种侵权行为负责。他同时也透露,希望这起商业间谍案有助于国内培训行业的规范化运营。

  益策代理人彭卡仑律师表示,1000万索赔金额并非空穴来风,“法律规定,单项侵权不超过50万元。但益策几年来积累的名师资料、视频等,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对此我们都依法享有版权。”他认为,“中华培训资源网”使用非法手段获得益策耗费庞大代价而产生的作品,在商业上对“商战名家网”来说是一种巨大打击。因此,赔偿额不能以50万或以网站数据库开发成本来算。

  声明回应相互模仿是行业常态

  在与益策方面沟通的过程中,“中华培训资源网”也发表了对这一事件的相关声明,表示“模仿”这一问题是IT业和互联网行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虽然他们承认创新能够对行业产生贡献,但也肯定了博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中发展的必要性,还列举了国外的微软、国内的腾讯QQ、财付通等也存在模仿竞争对手的痕迹,作为佐证。

  “中华培训资源网”方面承认在策划网站的过程中学习过优秀的同类网站,但列举了两个网站在产品定位、盈利模式、业务流程和内容及表现形式四个层面上的显著差异,认为两者创意理念、设计思路、客户群体都不同。

  针对益策所提出的数据库资料雷同的问题,声明中表示:“包括讲师搜索及博客等功能,俨然已成为培训类行业网站的标准配置……且中华培训资源网的讲师相关资料包括工作经历、教育背景、课程信息等,或者是讲师自己注册提供,或者是通过技术手段或人工参与从互联网上收集而来,互联网上的共享信息的收录也不存在侵犯商战名家网之说。”

  行业剖析激情过后的大浪淘沙

  纵观国内的培训市场,“中华培训资源网”声明中所反映的情况也确实存在。据多家培训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底,中国培训行业年产值已经达到1000亿人民币,而且还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全国有几万家管理培训公司,能够达到年产值上千万的只是很少数,而且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培训机构可以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业内人自称“大市场,小作坊”。而目前许多机构或培训师辛苦开发的课程或授课工具,一公开亮相就面临被模仿的现象,也尤为严重。“如今,‘拿来主义’在国内培训界内成为一种潜规则,很多素材都是抄来抄去。中国的‘复制’文化甚至让很多国外优秀的培训机构都不敢进军国内市场。”某著名培训机构的培训师Kevin表示,在行业标准较为混乱的大环境下,难免会有一些侵权事件的发生,而这次益策状告余世维的案件,只不过是浮出水面的一个典型,“没有被揭露出来、严重得多的抄袭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呢!”

  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培训机构鲜能做强做大,很多小型机构通常就单纯地承担起为客户和培训师牵线搭桥的中介作用,这样的低投入自然会让培训质量越来越差。Kevin介绍,国外的培训咨询机构一般都会花费巨额的研发资金,开发创新性的培训工具。“国内的培训市场经过沉淀之后,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培训机构将会迅速被淘汰。”

本文版权由作者和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网共同所有,不得转载。
 [返回] 
 
用户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行业动态
培训业每年30%高速扩容 遭遇人才短缺难题 08月26日
专访达内韩少云:金融风暴对教育培训业的影响 08月30日
服务外包企业培训员工补500元/人 08月30日
成都禁补令成空文 民办校暑期淘金超3亿 08月30日
培训行业结盟,谁执牛耳? 08月26日
中国教育培训市场“遍地黄金”难掩乱象丛生 08月26日
教育培训业五大最具投资价值细分领域 08月26日
美院毕业生进军美术培训业 08月26日

合作伙伴
中国教育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
澳门基金会
香港教育局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
锡华教育
巨人教育集团
北京光彩教育基金会

 


版权所有 © 北京市海淀区亚洲教育论坛培训中心 京ICP备13005195号-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院 世纪经贸大厦A座1009-1010室
电话:(010)68909380 传真:(010)68909380 E-mail: Office@asia-edu.org